close

html模版黑龍江佳木斯以互聯網思維發展生態農業見聞 新華社哈爾濱7月3日電 題:稻田“動物園” 綠色“生態圈”——黑龍江佳木斯以互聯網思維發展生態農業見聞

新華社記者閆睿

盛夏的東北三江平原,綠色的田野一望無際。記者近日在黑龍江省農業大市佳木斯市蹲點發現,從“單一種植”向“立體栽培”的形式之變,從“種得好”向“賣得好”的意識之變,從“賣糧食”向“賣生態”的理念之變,正在悄然進入當地農業生產和建設之中,並衍生出新的脈動。

種植一變路子寬,稻田成瞭“動物園”

走進佳木斯市樺川縣五良純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的有機稻田,仿若來到瞭一個小型動物園——青蛙在地裡鳴唱,小鴨在田間戲水,水裡還養瞭魚、蟹、蚌。

據介紹,這是一種“魚鴨蟹稻共育”的立體栽培模式。鴨、魚在田裡活動,吃掉雜草、害蟲,不僅可促進水稻生長,排出的糞便還能當肥料,進而生產出不施化肥、不打農藥的綠色有機高端米。

“我們一般每公頃放養1.5萬至2萬尾魚苗,前期魚苗能除草,後期小魚為鴨子提供飼料。等到秋天每公頃還能剩下1500-2000尾魚,大鯉魚能長到半斤,鴨子也能長到兩斤半。”合作社理事長付延飛說,這些鴨子和魚都是綠色食品,能賣不少錢。相較於單一水稻種植,立體栽培雖然投入多,但回報率也高。

算起經濟賬,付延飛汽車音響改裝台北滿面笑容地說,雖然1公頃“立體水稻栽培”的成本是普通水稻種植的2-3倍,但1斤有機大米的市場售價在18元左右,1公頃地的總收入就在8萬-9萬元。“去除生產成本,每公頃地純利潤可達4萬元,是普通種植的兩倍,這還不包括賣魚、蟹、蚌的贏利。”

為減少污染,佳木斯市提出建設“百裡綠色生態優質稻米長廊”,減少化學制劑施用量,打造生態農業。

如今,佳木斯市已建立102個高標準農田基地,通過優化種植方式,提高種植水平。佳木斯市農委副主任李應文說,深耕糧食“原字號”,就是要提升綠色、生態、有機產品比重,增加優質農產品有效供給和農民收入。

消費者體驗至上,生態也可做賣點

從幾年前的低成本、高產量、水稻進糧庫,到現在的高投入、高產出、大米賣到北上廣,佳木斯一些市縣農業合作社負責人說,因為網上賣得好,倒逼他們種得好。“把產品搬到網上賣,隻是多瞭一種銷售途徑,更多的是開闊瞭生產、營銷思路。”

在位於佳木斯市同江市的豐順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隨手抓起流水線上“走”過的每一袋稻米、每一桶豆油,都可知其原材料從種到收、從產到銷的全產業鏈信息。公司副總經理隋紹軍說,產品信息嵌入政府搭建的平臺,促使生產“嚴上加嚴”。

隋紹軍口中的信息平臺,是同江市農委出資建立的“綠色食品質量安全與追溯管理平臺”。這個平臺將該市150萬畝國傢級綠色食品標準化基地的生產數據生成二維碼,提供給糧食加工企業。消費者購回傢中,掃一下便一清二楚。

由互聯網思維而來的“體驗至上”模式,還原瞭銷售終端消費者的參與感、體驗感,農業高雄汽車音響改裝推薦生產鏈上的空氣、土壤、水域、溫度、光照等都成為綠色有機農產品的賣點。

圍繞發展精準農業,黑龍江省農委下發瞭綠色有機食品種植標準和生產技術規程,搭建“全省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公共服務平臺”,已為600餘傢企業、合作社提供追溯服務。全省超半數的綠色有機食品企業及其產品都進入瞭省級平臺或第三方追溯平臺。

政府借用互聯網,引導糧食賣得好

地處廣袤、肥沃的三江平原腹地,佳木斯市的大米生產企業曾一度多達400傢,有時一個企業就打出幾個品牌。傢傢都說自己產品好,卻未形成市場規模,零敲碎打,好產品沒有賣出好價格。

李應文說,為擴寬銷售渠道、增加影響力,佳木斯2014年開始著手打造統一稻米品牌——“佳木斯大米”,整合所屬市縣區水稻種植、收購、加工、倉儲、物流等資源,集中開展線上線下“佳木斯大米”的全渠道營銷。

負責統一推廣運營的佳木斯市時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承擔瞭商品標識、包裝、網店開設、線下直營全鏈條工作。整合50餘傢稻米生產加工企業資源建立的“佳木斯大米”成為其網店、直營店主打品牌,被認定為“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批量銷往北京、遼寧等地。

“是互聯網思維的沖擊,讓企業形成瞭‘抱團’思想,樹立起品牌意識。”佳木斯市時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韓立邦說,現在當地稻米的公共形象樹立起來瞭,加盟的稻米生產企業也從中嘗到瞭甜頭。

目前,黑龍江省綠色有機食品的認証面積已達7300萬畝,約佔全國總面積的1?4。望向旺盛生長的稻田,佳木斯市樺川縣新峰農機現代合作社理事長文景剛憧憬著今年的好收成volvo音響改裝,也期待著更多既懂生產、又懂營銷的專業人才加盟,把產品賣得更好。

(責編:王子侯、喬雪峰)

A786D2DF914F98DE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3rjs264t 的頭像
    f3rjs264t

    特色名產米干

    f3rjs264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